一封初二女生的遗书:“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


文章转载自微信里的文章,自行搜索不带链接了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消息,后来搜了搜发现是2021年时候的事情,也就是我刚上大学时候的事情,但当时似乎并没有听说可能因为疫情原因?对啊,新闻消息总是能被覆盖的,总是关注到没用的…


2021年8月18日,一封转自微信群的遗书在中文网络流传。最早的转发者提到遗书的作者是亲戚的女儿,开学初二。并提到她“把自己所有财产整理好放桌子上,一共三万元压岁钱。”“把学校李借书的明细也写好叫父母去还。”遗书内提到了作者时常遭到语言羞辱和体罚。

这封遗书在社交媒体受到广泛关注,随后遭到删除。以图片形式传播的文本也被屏蔽。

junior_high_14_2

junior_high_14_3

junior_high_14_4

图片里的内容如下: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想想也没什么,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龄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你们心目中的完美女儿太优秀,我达不到。开学就是初二了,你们口中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我都是玩命扛下来的,哪还敢奢望什么魔鬼初二初三。也没有什么好可惜好难过的,是你们说不指望我的,我相信你们。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在人前彬彬有礼,来了电话时语气礼貌又文明,在人后我承受了你们口中最肮脏的辱骂,气撒出来了,你们开心了,我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没什么不是吗?人生比的不是长短,是价值,我知道许多你们不知道的事,为世界也做出过微薄的贡献。

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还行,被皮带或电线抽时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双臂,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让她就穿着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还说的冠冕堂皇,最后是耍泼妇,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骂或被打,躺在床上接着听从主卧传来的谩骂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味一天的难过。中国人爱说小孩疯掉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可明明是家长把成绩看得太重,先来明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错了,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未来更不可能知道,孩子喜欢的玩耍方式一直在变,我们满意的作业量一直在该,流传下来的却是上一辈的那句:“我们在你们这个岁数是没有怎么怎么样,所以现在才怎么怎么样,因此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但凡你真的认识到自己的差都没脸说出这种句,但凡你在这方面有一点基因我们都不会这样。这年头就是这么怪,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的人永远有资格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读书或写功课的人,不为别的,就因为人家是长辈。是我太懦弱了,不敢面对下一次语文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我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辈子做尽了别人的出气筒,但还是有些对不起的人的,自然不是你们,为了他们,我又意外挺过了初一,的确是意料之外。既然都受不了彼此,不如我们各退一步,我消失也不错啊,我不怕。我不气你们,爱护你们的肺的心脏,不缩短你们的寿命了,你们不适合养女儿,或许儿子承受能力更好。也不能完全怪我,我真的尽力了,实在受不了了,这蛮好,不用担心我抄人作业,我作业不用交了,也不用担心我某某时间背着你们玩电子产品,花钱买我喜欢的东西。为人大气,我给你们你们想要的东西,桌子上是我能拿的出手的所有的现金,你说压岁钱统一给我三万,我不要了,全归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保险金,有的话最好(手机也不需要了),少了一个败家子,家庭会富裕起来,微信的钱全给你们了,自己看着分,我要课都上完了,那羽毛球课叫你们别买你们偏不听,那个课好像成年人也能上,你们趁着暑假去听掉,平时没有打打球挺好,我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成凶宅的放心,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吧,别整天去那种地方旅游被人家骗钱。诚心诚意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少熬夜,别过来烦我,桌上那张蓝色的卡是我们学校的借书卡,我借了学校三本书:《创业史》《红岩》《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定要帮我还掉,麻烦给老师说声谢谢。记得用我的零钱给小朋友买棒棒糖,珍珠棒的牌子好,房间里的东西她们有喜欢的一律随便拿。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其余一切顺其自然,你们已经毁了我,也毁了江XX,请好好待她的弟弟吧,请收手这种伤害,这并不威风,你们把我们想得太坚强了,反省这件事就留给岁月好了。

这是 2021 年的上海市南汇。

这里远离市区,但身处上海,也算是得天独厚。

成长在这个地方的小孩,大部分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他们的青春年代,在外人看来,大概率是不会有多少烦心事的。

早早的接触到二三线城市的孩子看不到的一切,一出生就赢在了别人的起点。

快乐,充实,不愁吃穿,等着长大….

但就是在这么一个让人羡慕的环境,

一个 14 岁的小女孩,却在不久前突然跳楼自杀。

1

8月份的上海,夏天结束,秋天归来。

这个花季女孩,正是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纵身一跃,从家中坠落。

当时当刻,他的父母或许还在计划着,将来再给她报个什么辅导班。

但他们永远也等不到了。

孩子死了,留下了一封遗书,一些遗愿,还有 3 万块钱。

3万块是什么概念?

对她的父母来说,也就是上海厕所的一个平方。

但对女孩说,这可能是她整个少女时代,拥有的巨大财富。

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她应该很多次在上学的路上雀跃思考着:

这钱是买棒棒糖?买电子产品?还是等我长大了,给我喜欢的男孩子买花?

但无论她曾经花了多少的精力思考这3万的未来,都不重要了。

她已经没有未来了。 </br>

因为再也受不了父母的指责,她选择留下这些没有完成的心愿,早早离开这个世界。与此同时, 还有一封惹哭了无数人的遗书。

也正是这封遗书,让我们心痛的窥探到了,这起自杀事件的背后,到底躲着一对什么样的父母。

这对父母,他们希望有一个能冲进年级前20的完美女儿。

但自己却从没想过去学习一套好的教育方式。

而是用“不指望你”这些伤自尊的,甚至更肮脏的辱骂,去训斥孩子。</br>

不仅语言辱骂,还动用迂腐的棍棒教育。

皮带或电线抽打自己的孩子,从手背到手臂再到大腿,背上。

甚至用极具侮辱性的方式,让孩子就穿一个拖鞋,光身在屋外示众。</br>

这封遗书,有整整三页,在一个夜晚,传遍了全网。

避免未成年人自杀的维特效应,我们不公开所有内容。

但相信哪怕是从这些小小片段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

写下这些话的女孩,内心曾经遭遇过多少不可承受之重。

而让我惊讶的是,女孩才14岁就已经有3万压岁钱,也就是说——

这不是一个贫困家庭指望孩子改变命运的故事,也不是父母没文化造成惨剧的故事,这是个小康家庭的故事。

这意味着,女孩面对的父母不是底线,可能只是平均线,甚至,已经超出了平均线。

我得以想象,在这个群居着14亿人的广阔田地里,还有多少14岁的孩子,正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像遗书中的女孩一样,被一群名为「为你好」的父母压迫着。

极其少量的他们被我们得知,而多数的他们,直接在笼中毁灭。

而这个「多数」,不胜枚举。

2

2017年,云南,昭通。

17 岁的留守少年小宝,喝下一瓶农药后结束了自己生命。

死前,他留下一封遗书,里面写道: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

我的死是你造成的,与其他人无关。

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

我死后你不要无理取闹,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

2019年,上海,卢浦大桥。

一个正在开车的母亲,和他17岁的儿子发生争吵。

两人吵到情绪最激动的时候,母亲直接在高架停车。

男生猛地推开车门,跳下大桥,母亲坐在地上,锤地痛哭。

2020 年,武汉,教室门口。

一个初三的男生因为在教室玩扑克,被母亲在走廊疯训斥。

当着同学的面,母亲对他狂扇耳光,锁喉,戳脑袋,说狠话…全程除了一个女老师,没有任何人阻拦。

母亲最后头也不回的走了,男孩站在走廊,以被惩罚的姿势足足愣了3分钟。

直到忽然低下头,转身,跳下教学楼,当场死亡。

时间穿过这座教室,穿过卢浦大桥,穿过那瓶被喝下的农药,穿过女孩的遗书,我看到了那么多相似又重叠的场景。

我看到无数懂事的孩子们,瞪着双眼含着眼泪,希望能获得父母的尊重。

但还是话在嘴边,一声不敢吭。

我看到了无数的父母,用凌厉的怒吼践踏子女自尊,甚至将外气撒在子女头上。

但对一切造成的伤害,视为天经地义。

当一个青少年选择自杀,原生家庭,难逃其咎。

仔细看上海这个小女孩的遗书里,我们其实不难分析出:

女孩选择自杀,不仅因为已经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压力,也因为她对父母不服。

她不服,为什么因为你是长辈,就能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努力的人?

她要用死亡,掀起父母的懊恼和重视。

孩子们的思维可能很单纯:

我活着就永远得顺从你,那好啊,我要用死亡,赢你一次。

自杀,就像是一种幼稚可怜又无奈的复仇。

假如我消失了,爸爸妈妈,你们总该会后悔了吧。

如果人生重来,爸爸妈妈,你们总共会更理解我一点了吧。

用眼泪表达抗拒没有回应,便用自杀发出尖叫。

他们就像割肉还父的哪吒,指望用恰逢其时的死亡,换父母一个道歉。

但孩子们,显然还是太天真了。

3

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多数父母,是学不会向孩子道歉的。

这样的事情一年又一年的发生,家长见了依然只是轻飘飘丢下一句:

现在的小孩被宠坏了,太脆弱了。

是啊,少年时代的情绪确实形同猛兽。

但怕死,是生物的本能。

没有人会脆弱到因为几句话就去自杀,哪怕他们只是孩子。

当一个人决定走向死亡,显然是因为—— TA兜不住了。

总有人说,孩子们不懂事,不知道爸妈这是爱他们。

真可笑啊,这是爱????????

大部分父母所谓的爱,是要一个孩子正确,听话,并服从。

这根本不是爱,这是变态,如果非要说是爱,那就是变态的爱。

中国目前青少年的面临的自杀困境,不比女权问题轻松。

只是互联网掌权者,没有青少年。

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一群人,到处鼓吹青少年脆弱论。

而即将走向自杀的青少年们,只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沉默。

这些被锁在堆满学习资料的房间里的青少年们,严重缺失话语权。

上面几起青少年自杀的导火线时刻,其实发生过在无数个家庭里。

我曾经看见过亲戚家的孩子被父母打的鼻子冒血,孩子哇哇大哭,父母却打的更厉害。

父母说:我受不了看你哭的样子了!懦弱!无能!

孩子听到这话,想哭又不敢哭,声音从发泄变成哽咽,又恨又胆怯。

旁边的大人呢?一边拉父母,却又一边劝孩子:别哭了,爸妈是为你好。

野蛮的大人,坚信自己想的就是对的。

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暴力是比贪玩更恐怖的人类恶习。

女孩遗书中最后写到:反省这件事,就留给岁月好。

但我担心,岁月根本教不会大人反省,而是日趋严重的愚昧。

一个没有人站出来发声的环境,哪来的反省?

家长说孩子不守孝道,社会说孩子你太脆弱,

媒体呢?抱歉,孩子没有价值,还是保护大人来的划算。

指望岁月?岁月能干些什么啊???

岁月能让这些小小的孩子,突然将童年的黑暗记忆自我消化吗?

岁月能让这些紧握发声口的父母,突然集体醒悟,宣扬子女平等吗?

岁月能让这个社会突然明白,无条件恪守孝道的世界,其实是种愚昧吗?

这些青少年自杀案之所以相继发生,靠的不是一对父母,是成千上万父母的合作,和成千上万人大人的沉默。

怎么样才让这一切变的好起来?

要指望偏执的父母们,彻底放下上位者的骄傲。

要指望善良的大人们,不厌其烦去发出他们的声音。

但从来不应该是像遗书中天真的女孩一样,指望将一切反省,都留给岁月。

本文转载自弹弹妹, 作者一款雷雷。文章非原创,若需转载请关注源公众号:弹弹妹(diyidancom)


一封初二女生的遗书:“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
http://blog.jinmajue.site/posts/6654ae13/
作者
VestJin---靳马珏
发布于
2024年5月21日
许可协议